毛泽东:心系群众吃水难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问题,从土地劳动的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生活的问题,应该注意,应该研究,应该解决。”这是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所作结论的一部分。
毛泽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当时复杂和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苏区工作者们均按要求践行着好作风。
1933年4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央军委迁到江西瑞金城外的小村子沙洲坝。一天傍晚,毛泽东见到一个老表挑着一担很浑浊的水走来,便询问这么脏的水,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老表回答是用来喝的。毛泽东仔细看了看水,发现里面不仅脏,而且有小虫,忙问是否能到别的地方挑水用。旁边的老伯回答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人吃、浇地、洗菜,全靠这水。”挑水的老表接着说:“北面山脚下乌鸦岭下有一股清泉水,就是路远水少,半天才挑上两担,中央机关来了以后,村里一下子多了上千人,吃水用水更困难了。”听罢,毛泽东整晚都在思考如何解决群众饮水难题。第二天一早,毛泽东就到村里村外转上了好几圈,组织红军干部用大楠竹代替水管,把乌鸦岭下的泉水引出来,用一只大桶接住,暂时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题。为彻底解决问题,毛泽东决定在泉水附近打井。但由于泉水距离坟墓很近,群众不愿用。因此,毛泽东只能找乡村干部商量在村附近重新寻找打井的位置。
为了打好井,毛泽东还带着乡村干部下到井底,亲手在井底铺上木炭和沙子。这样,第二口井很快就打好了。一位老婆婆双手捧着又清又甜的泉水大口喝下,之后感激不已地对毛泽东说:“你真替我们把什么心都操到了。”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我们知道,只有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群众才会紧紧围绕在我们党周围。沙洲坝原是个干旱缺水的村庄,当时村民非常迷信,认为挖井会破坏村里的风水,从而导致全村无人敢擅自挖井,村民用水都要到几公里外的小河里去挑。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后,毛泽东主席也住进了这个小村。当年9月,在了解到当地军民饮水困难的情况后,毛泽东主席带领几个红军战士在村里进行了水源勘探,确定井位地点后就破土动工。后来,许多村民也自带工具,与红军战士一起动手挖井。军民共同努力,很快就挖出了一口直径0.85米、深6米的水井,就此解决了沙洲坝村民的吃水问题。
后来,因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出瑞金,踏上战略转移的万里征程。随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势力卷土重来疯狂反扑,叫嚣对中央苏区要石头过刀、房屋过火、人要换种,他们不仅捣毁了红军在瑞金等地留下的建筑设施,也把毛泽东和红军战士挖的那口井填没了。面对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沙洲坝村民没有屈服,他们想方设法把那口被填的井又挖了出来。此后,村民们和反动势力多次斗智斗勇,经过几填几挖,终于将这口水井保全了下来。
发布者:要亚娟